李委員彥秀:(23 時 34 分)主席、各位同仁。這個條文是因公傷病及因公死亡的相關規範和規定。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針對公務人員的年金改革發言,所以我要利用這個時間,對在現場、包括看直播的所有公務人員說抱歉。抱歉的是,我們在這整個年金討論的過程當中,都希望有機會把一個更合理的退撫機制的版本,透過協商也好、透過發言也好,能夠讓朝野各黨派有機會以更理性的態度來討論年金改革的版本。
要說感謝的是,在這塊土地上,中華民國臺灣的軍公教一直都是最穩定的力量,過去這麼長的時間以來,臺灣有這麼多優秀的人員在公務體系中服務,讓我們有這麼好的文官體制,這都是靠過去長期以來,包括現在所有軍公教的投入。
但非常遺憾的是,在整個年金改革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執政黨透過網路也好、透過媒體也好,透過散布不實的謠言和錯誤的數據去抹黑、恐嚇所有的軍公教,把他們批評成米蟲,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今天為止,所有軍公教說他們並不是反對調整,也不是反對改革,但是反對用這種踐踏他們尊嚴的方式去處理年金問題的原因。
到今天為止,包括在立法院外頭、包括在桃園機場,我不知道還有多少軍公教正走在街頭。
他們痛心自己曾經為這塊土地付出這麼多感情,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卻因為鬥爭,在年金改革的過程中,說是要永續經營,但是卻把他們批評成米蟲;這是讓他們最不能接受的原因。
我在這邊要再次提醒,如果用這樣的基調、態度去處理公教的版本,相對的,接下來還有軍、還有勞工的版本。如果按照民進黨的步調,過去是說要消弭職業類別的不平等,但是不要忘記,軍跟勞在這整個改革的過程當中,如果要用同一條公式去套用在每一個人、每一個職業類別的話,我相信未來在改革的路上,包括職業的對立和世代的對立恐怕只會更多。如果用民進黨過去在野的版本,說是希望做成社會的桶箍、促進社會的團結,因此必須進行年金改革,那麼改革過後,軍公教勞最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我想大家心裡非常清楚。或許最後的影響不是馬上看得到,但是這個社會一定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