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委員培慧: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們今天來討論偏鄉問題。之前質詢時我提過南投
旭光高中的問題,實則偏鄉問題不僅止於南投,而是全臺灣都有。上星期五體育署派人前往做
場地查核,對此我非常感謝,至於後續相關建設事項,相信教育部體育署會有所規劃。這些原
住民及偏鄉地區的孩子,遠從信義鄉、仁愛鄉或國姓鄉到學校唸書,平時除了訓練以外,相關
的居住、飲食均依靠善心人士捐助。當然,我並不是要體育署接手這些事,但政府除了幫忙把
體育館建好外,是不是也該思考何謂國民教育、國民體育?過去我們可能著重於訓練環節,而
忽略了體能要好的同時,也得顧及居住空間及飲食習慣,因此,在制訂相關法規及編列預算時
,我希望體育署可以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我知道你們在左營準備奧運儲訓時,這些事項你們
都有做到,既然如此,那麼在國民體育方面是否亦能顧及?我認為年輕的體育之光絕對不是僅
在最後發光發亮的那一刻,而是在基層訓練時,就必須仰仗體育署的關注,並將師資、健康、
營養及居住空間等均考量進去,不管是空手道、跆拳道,乃至曾參加里約奧運、得到世大運銀
牌和世界錦標賽銅牌者,都是基層之光。所以我想請教署長,不論是在國民體育法或未來的體
育團體法,除了訓練端之外,如何做好前端部分的身體照顧或居住空間,以便連結國民體育的
教育訓練和社會?
主席:請教育部體育署林署長說明。
林署長德福:主席、各位委員。現有法規規範中,一個是學校體育,一個是社會體育,其中,社會
體育分成兩塊:一為全民,一較趨近競技。至於學校體育大致分布於基層,這也是剛才委員所
關心的。換句話說,基層體育分布在學校,從國中小、高中,乃至大學,大學以後才是出社會
的社會體育。現在體育署的事權比較統一,以前在體委會時,只負責社會體育這部分,但如今
學校體育亦歸體育署管轄。以委員所提旭光高中的事來說,光聽故事,可能會讓很多人落淚,
畢竟用九人坐的車子去信義鄉接孩子來上課,可是住的地方不好,訓練的地方也不好,讓人聽
了感同身受。對此,我們已經請學校組去看過了,他們會搞定、會處理好行政程序問題,請委
員寬心。至於該挹注多少經費在基層體育上?其實不管基層的學校體育班或基層訓練站,其經
費或器材均不足,所以我們努力在爭取行政院預算,希望能寬列以挹注基層的訓練費用。
蔡委員培慧:說到預算不夠,其實僅止於體育訓練層面,尚不及營養健康及居住空間等面向,所以
署長不只得向行政院爭取預算,還得花時間讓行政院理解,畢竟預算編列不能只顧及末端展示
。再者,把體育做好了,對健康亦有助益,說不定還可以節省健保費,從而移做為訓練經費,

不過我相信署長是很投入這方面工作的。其次,我認為現在體育署應該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學
用落差,這點在上次質詢時,我曾以數字來做說明。現在每年都有 5,000 名體育系畢業生,如果
讓這些人去學校教書,或者去都市開健身房,未嘗不是一種出路,甚至可以發展為體育保健的
長照體系,為何?我看過一些國外資料,像芬蘭就有老人運動俱樂部,商業週刊及天下雜誌都
曾報導過,所以究竟該提供何種照顧給適齡、樂齡老人家,而不是只在他們臥床時才來照顧?
我認為不妨給予先期培訓,過去由於學用落差之故,以致體育系畢業學生無法找到適當工作,
爰此,是不是應結合醫療復健,乃至發展出適合老人家的運動型態,譬如慢跑、健走、游泳之
類,而非疾跑。署長,體育署是不是應該做這方面的規劃?
林署長德福:我們與國健署有合作,由於社區長照 2.0 需要很大的人力,所以我們會與長照機構相
互搭配。
蔡委員培慧:我知道,但我想知道的是具體規劃。我去過 A、B、C 級的長照機構,其實臺灣的長
照居家照顧是 921 之後才開始的,因為災變之故,導致很多老人家孤家寡人,從而建立了共餐
體系。不過我注意到一件事,在設計運動時過於偏向坐在椅子上的種類,似乎老人家只能坐在
椅子上,偶爾釣釣魚之類的。以署長的專業來說,對於老人體能及適合老人運動的思維,應該
會和國健署不同。誠然,體育署和國健署合作是好事,但合作就是要發揮彼此長才,思考適合
老人家體能所能運動的空間。其實有些年長者還是有生產力的,有的農夫甚至可以工作到八、
九十歲,但以國民體育而言,對高齡者的運動保健計畫不能先預設他們體能不夠,相反的,必
須從研發、設計來做整合性的設計,尤其該由你們來研究適合銀髮族樂齡體能的國民運動。前
面我提到學用落差問題,若讓這些人學習保健思維,結合國健署的老人體能調查,做好適能訓
練,如此豈不是能有一個比較好的進展?
林署長德福:委員所言非常正確,我們也會朝此方向進行。老人不只是能做小肌肉運動,也可以做
更大一點的運動。我們也知道北歐國家的老人運動做得很好,所以他們老人從臥床到死亡時間
只有幾個月,但臺灣就得經歷好幾年,這也是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
蔡委員培慧:署長講到一個關鍵,老人確實不只能做小肌肉運動,而是從心肺著手,整體來盤整其
體能。另外一個就是地域概念。現在體育中心均座落於人口聚集之地,我認為這是應該檢討的
,畢竟人總是該有運動的地方,偏偏偏鄉只看到老人拄著柺杖散步,所以體能訓練是否也應該
和公衛體系及長照相結合?上述這些均有賴署長努力,也希望署長好好推廣體育保健的長照計
畫,謝謝。
林署長德福:謝謝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