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委員麗善: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看到林院長有提出新故宮計畫,你們在業務報告
中也指出未來的五大施政方針,是針對公共化、在地化、專業化、多元化及國際化,但是我從
你在 5 月 20 日一上任之後,就看到你引起很大的爭議。你表示十二生肖獸不是原創作品,所以
順理成章的將它完全拆除,現在你又把腦筋動到孔子。事實上,百業以師為首,孔子就是我們
的萬世師表、至聖先師,但是你回答的時候,說有人質疑孔子跟台灣的關聯。你在這種意識型

態下,假借轉型正義之名,其實是行去中國化之實。請問我們是怎麼來的?你也曾當過大學的
副教授。我跟院長有幾個關聯,第一個,我們同樣都是雲林人,第二個,我跟你一樣都是台灣
師範大學的,我畢業於運動休閒研究所。雖然我們有一些相同之處,但是你擔任院長以後,並
沒有擦亮故宮的名號及招牌,讓它發光發熱,而是自我設限愈來愈矮化。你強調國際化、在地
化,以身為故宮院長之姿,你擔任故宮院長何其榮耀,故宮所收藏的 69 萬件作品,遠遠超越北
京故宮,我相信你們在國際上有一定聲望。今天對於孔子與台灣的關聯,你到底有何質疑?請
院長回答!
主席:請故宮博物院林院長答復。
林院長正儀:主席、各位委員。我沒有質疑,假如質疑就不會辦這個展覽,比如大家在談萬世師表
或展覽名稱,當時我也向媒體表示,其實我們還沒討論展名,假使社會上有爭議,我們應該避
免,不要因此模糊展覽焦點。我一直鼓勵我們的同事,展覽名稱應該扣緊策展主題或訴求,不
應該以一個或許不相關的名稱。萬世師表強調的是孔子的教育成就及奉獻,但是展覽文物方面
應該回歸呈現這次策展的訴求為主,當時我是這樣表達,並沒有要排除之類的事,也沒有去中
國化的問題,向委員再次澄清及報告。
張委員麗善:這次展覽何其重要,第一、我們要宣揚孔子本身在教育方面的奉獻,有教無類是大家
奉為依循的方向。院長上任後,我認為你是傳達上意,看上面的政策如何指示,520 之後,每個
部會統統以轉型正義之名,各部會都在去中國化、去儒家思想化,甚至做得有點離譜,連文化
藝術都要轉型,經濟也要轉型。我不曉得院長現在所講的與大家所遵從的 928 教師節、祭孔大
典,難道以後全都要改變嗎?
林院長正儀:928 教師節屬於教育部主管的範圍,我比較關心文化藝術,讓故宮走向較專業化的發
展,所以整體上這些並非故宮的議題,我們也無涉去中國化的相關議題,請委員放心。
張委員麗善:所有的文化藝術者口口聲聲說藝術歸藝術、文化歸文化,這是兩回事!但是我們希望
文化與藝術不要有太多藍綠之分及政治關聯,所以你應該站在故宮院長的位階及高度,針對所
有文化藝術該如何弘揚到全世界,而不是自行矮化。你與蔡英文總統參加中華文化總會時,蔡
英文總統講了一席話,他公開宣稱要持續以文化進行兩岸交流。有關兩岸文化交流,以你身為
故宮院長的角色,如何強化總統所說的話?
林院長正儀:故宮與對岸一直有交流,以站在回歸我們所說文化或藝術知識的傳播而言,基於研究
或展覽的需求,我們還是一直有交流,所以未受到很大的影響。院方的交流都是採取比較平等
、互惠及尊重的態度,我們不排除將來任何交流的可能。
張委員麗善:關於你所說的及我剛剛也聽到幾位委員所說的在地化,就是展出地方特色、產業,其
實地方政府已經講求在地化,如果也把地方特色展示在故宮,我不曉得故宮的意義何在?故宮
的高度及國際觀點何在?本席認為在地化是不是有自我矮化、自我設限之嫌?是不是真正能把
故宮推薦出去?
林院長正儀:不是,在地化的目的還是在於爭取全民認同,我們並不是將在地文物搬到故宮展覽,
反而很期待在地有不同縣市透過策展能出借故宮文物到當地展覽,讓文化可以對話,迸發更多

火花,所以這部分沒有問題,在地化與國際化並無衝突。
張委員麗善:從蔡政府執政至今,一再地去中國文物、去中國化,我們真的非常擔心,包括他現在
所接任的中華文化總會,未來會不會更名以及去除「中華」兩字,都是我們所擔憂的。在此我
希望故宮院長秉持文化歸文化、藝術歸藝術的職責,你是文化藝術工作者出身,所以必須堅持
你的理想與立場,好嗎?
林院長正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