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委員宜民: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針對技職教育,本席想請問次長,在教育部的資料
裡面,國內 158 所大專院校中有幾所學校屬於技職體系?
主席:請教育部林次長答復。
林次長思伶:主席、各位委員。74 所。
陳委員宜民:有 74 所,幾乎占了一半的比例。但本席也看到教育部對技職教育資源的挹注正逐漸
下降中,政府對頂大的學生,平均每個學生每年的補助經費大概是 30 萬左右,對科大就只有 10
萬-15 萬;從民國 99 年度到 105 年度,對於高教所挹注的經費大概都在 4、500 億之間,技職部
分則只有 1、200 億,尚不及三分之一,可是學校數目是差不多的;請問,學生人數是不是技職
體系比較多?
林次長思伶:是一半一半。
陳委員宜民:對於弱勢部分,問題就更為嚴重。從 104 年度大專院校對於弱勢學生的助學補助,可
以看到弱勢學生大部分的都在私立學校,你們補助的經費也不是很多,一般大學大概是 6.6 萬人
,在技職專校則有 18 萬人。換言之,技職學校弱勢的學生比較多,所得到的資源補助反而比較
少,在就學上可能會有一些狀況,將來沒辦法就業,可能就會變成階級的複製,形成惡性循環
。
本席過去在高醫大服務的時候就一直強調,對於弱勢的學生,譬如一些遊學方案,包括候鳥
專案,其實候鳥專案對弱勢學生也是採部分補助,其實部分補助是不夠的,過去很多弱勢學生
不敢接受補助,係因接受補助後,補助款就列入家戶所得,無法再以低收入戶方式接受補助,
所以他們也不敢接受補助,雖然這個部分已經改了,但是低收入戶學生去一趟美國約需 6 萬多
元,如果部分補助 2 萬元,他們還是籌不到另外的 4 萬多元,這樣的補助等於沒有補助。如果
我們要做這件事情,必須提供部分全額補助名額給弱勢學生,尤其是優秀的學生,他們才有機
會。12 年國教實施以來,去年約有 7 成學生以第一志願進入技職專校,可見現在開始有一些新
的思維,對學生而言,到技職學校學得一技之長,可能比一般大專畢業生來得有用,不管是一
般性質的補助或對弱勢的補助,希望教育部提高技職學校的補助比例?次長,將來交接時,能
否轉告新上任的陳良基次長?
林次長思伶:有關弱勢優秀學生、技職院校和一般大學的補助比例,將來交接時,我們會將委員的
看法轉達給新的團隊。
陳委員宜民:請跟台大副校長表達一下,並跟新任部長說明。
林次長思伶:好。
陳委員宜民:今天台大楊泮池校長談到一個問題,少子化已造成很多學校面臨存亡的狀態,本席很
關心這個問題,上次吳部長列席時,我就提過這個問題,其實,不管是公公併或私私併,如果
沒有清楚的方向,只為了減少大學的數目而進行合併,並沒有實質的幫助,因為行政系統還是
維持那麼多人,對促進國際競爭力、大學的國際排名並沒有幫助,在此情況之下,為什麼要做
這樣的合併?楊泮池校長認為大學的存亡應該由市場機制決定,你覺得呢?
林次長思伶:我覺得問題不是那麼單純,這件事情不能做這麼簡約的發表,應該進行公開討論。
陳委員宜民:公開的討論?
林次長思伶:是。
陳委員宜民:過去教育部一直推動公公併、私私併,請問目前完成了幾所?在你們交接之前,完成
那一件合併案?
主席:請教育部高教司倪專門委員答復。
倪專門委員周華:主席、各位委員。大學整併主要是在國立大學的部分,94 年開始推動,截至目
前為止,總共有 5 個案例。
陳委員宜民:有完成嗎?
倪專門委員周華:有完成,包含屏東大學和屏東教育大學、東華大學和花蓮師院等,都陸續推動中
。
陳委員宜民:私立的部分呢?
倪專門委員周華:私立目前沒有整併。
陳委員宜民:問題就來了,私立大學這麼多,當初他們捐地、捐錢,花了很多心血,現在卻要求他
們合併,真的是情何以堪?何況還有很多校產問題。本席反而覺得你們應該協助私立院校、大
學國際化,透過招收外籍生邁向國際化,但目前私校招收外籍生是受限的,只有 10%。
林次長思伶:這個比例各校都還沒有用完,我們是比較寬鬆的。
陳委員宜民:所謂沒有用完,其實很弔詭,因為一開始的招生簡章就不准他們超過 10%,大家都
知道招生簡章如果沒有超過 10%,怎麼可能會用得完?如果招生簡章限制 100 個,報到率 50%
,來了 50 個,當然永遠不會用完,本席建議放寬到 30%,如果一開始的招生名額就是 300 個,
即使只報到 50%,報到人數也會超過 100 個,雖然這是細節問題,還是請次長深入考慮。
林次長思伶:目前有在研議這個方案。
陳委員宜民:謝謝,如果能研議,當然最好。
林次長思伶:是。
陳委員宜民:陸生部分目前也沒有開放,請你們一併考量陸生開放問題。
林次長思伶:好,謝謝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