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請王委員廷升發言。
王委員廷升:(9 時 27 分)主席、各位同仁。中華民國下一代的競爭力在哪裡?我國是否有長期

培養學子競爭力的計畫?德國有人治學,宜蘭有華德福教育,花蓮西寶森林小學是在前縣長王慶
豐任內成立,全國學童紛紛加入新的學習行列。

翻開我國教改的歷史,從民國 83 年行政院邀請李遠哲院長召集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開始,凝

聚各方教改的共識,歷經兩年的公聽研議,教改總諮議報告書出爐,確定教改未來努力的方向,
歷經 11 位教育部長,從自願就學、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一綱多本以及超額比序,一直到最

近的「第三學制」,第三學制到底是所謂的病急亂投醫呢?還是新的教育改革方向?說真的,國

人都看的「霧嗄嗄」,難道一個部長一定要有一個新的教改方案嗎?一波波的教改,我們的學子

到底幸或不幸?每天呼籲要終止教改的亂象,卻是越改越亂,教改缺失還是沒有找到改善的良方

,乾脆就換一帖新藥,第一線的教師和學生有如上了戰場一樣,是凱旋歸來還是戰死沙場?原本

希望協助上班族家長安親的第八節課,也淪為上新課程,甚至是考試的時間,這樣的教改,理由
竟是課程上不完。

第三學制看似美意,但是會不會重看不重用?教育是百年樹人,國家的政策必須要考慮完備

之後再推出,否則就猶如在油電雙漲之下所推出的證所稅,嚇走了投資人。超額比序尚在爭議當

中,現在推出第三學制,會不會嚇走學生家長、嚇走學生?這次推出的第三學制,對於偏鄉是補

救教學,對於都市、城市則是補助教學,如此是否會更拉距城鄉教育的師資?何不趕緊彌補偏鄉

的教育師資以及教學資源缺乏?我們認為在整個教育的改革當中,如果現有的制度需要改進,何
不就現有制度來改進?不要讓莘莘學子成為所謂的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