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請賴委員振昌質詢。

賴委員振昌: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剛才看楊委員放的投影片,我跟部長一樣,也得到

很多啟發,現在回歸今天討論的主題「推動流行音樂展演產業」。請問部長,如果臺灣要發展
流行音樂產業,你認為我們的利基在哪裡?

主席:請文化部龍部長答復。
龍部長應台:主席、各位委員。在流行音樂的創作面,臺灣還是有最大的優勢,但我們必須看 5 年







立法院公報 第 103 卷 第 33 期 委員會紀錄

或 10 年後的狀況,如何讓創作人才可以源源不絕,這是很大的挑戰,所以利基就是我們的創作
面。

賴委員振昌:跟我的想法很類似,我認為既然是流行產業,大概要看三方面:第一、看你是不是強

勢文化,臺灣跟美國、跟好萊塢比起來,絕對沒有強勢的條件;第二、就是市場規模,臺灣跟

中國的人口比起來也不同;另外,最重要的是人才素質,就是部長提及的創造能力,我相信創

造能力必須建基在,我們有很好的人力素質,人力素質有可能是天生就具有藝術、文化素質,

但除了天生的素質之外,我認為後天的培養訓練也很重要。如果部長也認同本席的意見,我發

現目前臺灣在人才訓練方面有下列問題:第一,現今流行音樂正式的訓練機構,感覺上卻是配
合非專業的訓練機構。根據文化部報告第 6 頁至第 7 頁載明,文化部在大學開設各種流行音樂

學程,包括東海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中正大學等等,但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為何

藝術大學或劇曲學院等專門系所反而未開設與流行音樂相關的學程。部長,這麼做會不會很奇
怪?

龍部長應台:賴委員,其實這麼做並不奇怪。事實上,流行音樂可以分成前端創作面、後端幕後作

業面(包括燈光與音響音控等等),若透過技職學校處理幕後作業面,他們有能力處理的更好
,至於流行音樂前端的創作面,往往不需要仰賴正規的學校訓練。

賴委員振昌:部長方才提及的,正是流行音樂幕後人才的培訓,個人也認同現今流行音樂的趨勢,

不再只聚焦在藝人要會唱歌,尚需配合燈光、音效等技術。

龍部長應台:對,流行音樂屬於整體性的產業。
賴委員振昌:陳次長,在教育部報告中第 2 頁載明,現今高職階段學習幕後製作的學生人數為
1,109 人;但在大專院校階段相關科系學生人數才 276 人。由此可見,目前低階與高階的流行音

樂幕後人才培育存在極大的落差。既然部長認為流行音樂幕後人才培育實屬重要,但是,依照
現行教育制度,反而流行音樂高階人才有栽培不足的現象。對不對?

主席:請教育部陳次長答復。

陳次長德華:主席、各位委員。因為過去學校在人才培育與產業之間直接聯結的機會較少,所以我

們希望透過跨部會機制將兩者聯結。舉例而言,教育部與文化部已經建立首長級的跨部會平台

,正就相關議題進行討論,相關部會已針對人才需求提出更具體的規劃,再將教育系統與產業
做更緊密的聯結。

賴委員振昌:本席所提出的正是人才培訓結構性的問題,現今高職階段學習幕後製作的學生人數為
1,109 人;但在大專院校階段相關科系學生人數才 276 人。事實上,流行音樂幕後製作的技術愈
來愈先進,需要更多的高階人才;但現今臺灣流行音樂人才培訓結構的情況正好相反。

陳次長德華:大專院校系科必須採用跨領域的方式培育人才,不一定是由特定系科培養某個領域的

專門人才,我們希望未來透過教育學程,以彌補相關所需人力的缺口。

賴委員振昌:不過,本席倒是認為,教育部應該正視流行音樂人才培訓的結構性問題。雖然部長在

報告中提及,目前臺灣音樂教育仍以古典音樂為主,古典音樂的藝術性較高,我不敢有所建議

,但是,流行音樂應該結合眾多領域的人才。方才次長表示,大專院校的系科必須採用跨領域









方式養成流行音樂人才;但若教育培訓人才管道有限,流行音樂界的人才培訓將產生結構性的
問題。

部長,以本席對流行音樂的認知而言,我認為流行音樂的藝人要具備唱歌能力,可能他們從

小就很會唱歌,也參加過許多的歌唱比賽,像本席不太會唱歌,即使我唸到大學也不會唱歌。
我們應該在初階教育發掘具有歌唱才華的人才。對不對?

龍部長應台:我相信賴委員是從教育界出身,所以您非常的清楚,許多的藝術領域並非主要依賴學

校的制式教育,而是端視整體社會文化的涵養、人文的厚度、創意能否奔放的社會環境,以培
養創作端的人才。

賴委員振昌:以本席方才所舉的例子而言,若有人從小就五音不全,直到他唸大學仍然不會唱歌…



龍部長應台:對,那是個人的藝術天份。

賴委員振昌:有些小朋友從小唱歌的聲色就非常悅耳,政府應在初階教育即培育這些具有唱歌天份

的孩子朝藝術界發展。

陳次長,在教育部的報告中指出,102 學年度學生人數高職音樂類科的學生人數只有 176 名;
大專校院音樂系學生人數有 5,575 名。換言之,在音樂訓練方面,高職階段人數較少,直到大專
校院人數才倍增?

陳次長德華:本部在報告中只載明高職音樂科學生的人數,事實上,在音樂人才培育方面,無論是

國小、國中及高中都有設置音樂班,所以教育學程各階段所培養的人才數量相當多。此外,我
認為藝術培養更應重視藝術欣賞……

賴委員振昌:今日會議主題在討論如何推動流行音樂展演產業的人才,我們希望培育出像張惠妹、

江蕙、詹雅雯或五月天等藝人,至於次長方才提及透過藝術欣賞以提升國民的音樂素養,則是
另外一個問題。
陳次長德華:是。

賴委員振昌:政府推動流行音樂展演產業,或許可能透過許多音樂班、特殊才藝班或各級學校的學
生,藉以培養流行音樂的人才,但是,若與正規訓練的體系人才相較,102 學年度學生人數高職
音樂類科的學生人數只有 176 名;大專校院音樂系學生人數有 5,575 名,兩者的比例會不會太過
懸殊?這些就讀大專院校音樂系人才遽增的原因為何?

陳次長德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就讀高中音樂班,這方面的人數相當多。

賴委員振昌:如此說來,在音樂方面的人才培訓就是打散在國、高中音樂班;但音樂班的培養與整

體教育體系正規訓練仍有不同之處,因此,本席認為這個問題值得相關單位思考。我們都知道

今日會議主題為「推動流行音樂展演產業專業人才」,若針對國、高中音樂班的訓練及篩選標
準進行討論,可能偏離了會議的主題,因為各學校可以……

陳次長德華:文化部在報告中提及,目前臺灣音樂教育仍以古典音樂為主,過去流行音樂較不受大

眾關注,未來我們會將流行音樂透過相關機制再予以強化。

賴委員振昌:囿於時間的關係,今天本席只是將我所看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討論。既然今日會議







立法院公報 第 103 卷 第 33 期 委員會紀錄

主題為推動流行音樂展演產業,這是很值得我們努力發展的產業。本席認為,「流行」就是創

造英雄人物發揮帶動的作用,而所謂「流行音樂」就是要發展出臺灣音樂的特色,甚至要具有
指標性的形象。

以餐飲業為例,以前大家一聽到「總舖」兩字,立即聯想到傳統的廚師,民間有許多有名的

廚師,像是阿基師等;但自從設立國立高雄餐飲學院之後,該校帶動餐飲業建立專業的風氣。

如果我們欲將餐飲業視為未來臺灣發展的重點產業,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元素。以上建議,提供
部長參考。

龍部長應台:謝謝賴委員。因為本部正與教育部討論此事,所以我們會從整合學程開始著手,再慢

慢地往前邁進。謝謝委員的關心。

賴委員振昌:好的。謝謝。
主席:請薛委員凌質詢。(不在場)薛委員不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