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委員俊憲:(12 時 7 分)謝謝主席!本席邀請我們環境部彭部長。
主席:請彭部長。
彭部長啓明:委員好!
林委員俊憲:部長好!首先要跟部長反映一件事情,就是像石棉瓦這種建材,它的粉塵有致癌的危
險,現在清理量統計出來,發現全國最多的在臺南,全國的石棉瓦屋大概有 23%在臺南市,統
計起來有五萬四千九百多棟,總重量約占全國的 20%,占全國總屋數大概 23%,現在我們環境
部有補助要大家把這個東西給拆掉,但是你補助的申請資格大概只分三類,就是個人住家、農
業等設施、寺廟和教堂等等,但是這五萬四千多棟不是全部都在這 3 類裡面,其他沒有在你補
助範圍內的石棉瓦屋你要叫人家自己拆,且通常都沒有給他補助,失去原來補助的意義。既然
你要補助了,為什麼不全數補助呢?所以我們希望環境部是不是可以來協助,既然已經有補助
的標準和對象,那為什麼還要再區分呢?例如很多農會的房舍,臺南三十幾個農會的房子都是
日本時代早期留下來的,那時候根本不知道石棉瓦的可怕,既然你們要補助拆除,那是不是可
以一體適用,全部都予以補助?這點提供給部長參考。
彭部長啓明:這個讓我們來研議一下,好不好?
賴署長瑩瑩:因為這個拆除的部分還是要看屋主,另外就是拆除的工作有些是屬於國土署的範疇,
環境部這邊的主責是處理,把這個物品可以妥善處理好,所以我們是去爭取經費協助民眾做處
理。
林委員俊憲:你們既然有這個辦法就是希望不要再有這種東西存在,對不對?可是你現在就只是補
助一部分的範圍,那其他人就失去動機嘛!若是要他自己花錢,當然他就不肯或者是他也負擔
不起,這就失去了你希望不要再有石棉瓦屋這種東西的意義了,是不是這樣?
另外我再提一個東西,就是農民栽種作物都會用那種農膜,部長你知道嗎?
彭部長啓明:我知道。
林委員俊憲:我用一個圖來顯示,像鳳梨田,其實不止是種鳳梨,農民在栽種很多作物時,都會將
農地用這種農膜包起來。我舉個例子,像我們臺南很多種鳳梨的一定都要用這個,現在這種農
膜很難處理,農民要自己處理,清潔隊也不收,因為它不是法定的回收物,所以業者的回收意
願也很低,根本不要。那農民要怎麼辦?很多就用耕耘機把它絞碎留在田地裡面,這樣就會影
響到有些植物的根,因為土裡面有這些塑膠的碎片。請問這種農膜我們要怎麼來處理?這種情
形非常普遍,很多農地都會有這種狀況。
賴署長瑩瑩:所以我們是跟農糧署合作,他們會補助農民購置可以回收農膜的機器或是先把農膜暫
置,然後利用設施將其去土再送去再利用機構。
林委員俊憲:因為現在農民都自己用很不環保的方式處理,有的是偷偷燒掉,有的就絞一絞留在農
田裡面,有鑑於這種狀況,我們希望你們應該要輔導農民,幫助農民,你說現在有建立一個農
膜的回收機制?
彭部長啓明:我們現在有補助地方政府,跟他們一起合作來建立這個回收的機制,現在有在進行。
賴署長瑩瑩:農糧署對於回收農膜的機器有給予補助。
林委員俊憲:對收這種農膜的機器現在有開始補助嗎?
賴署長瑩瑩:有。
林委員俊憲:那我們廢棄物清理法是不是應該要公告這種東西要不要回收?以後就是地方政府回收
、地方政府負責處理嗎?
賴署長瑩瑩:對,因為這個是屬於產業廢棄物,所以如果說他把這個土都去掉,收了之後,他就會
送到塑膠廠去做再利用。
林委員俊憲:你們不是有一個應回收廢棄物的公告嗎?我覺得應該要把農膜納進來,等於你要強制
回收,你們是不是應該做這樣的一個考慮?
賴署長瑩瑩:主要是因為它的數量少啦!其實如果把土去掉之後也可以回收……
林委員俊憲:是因為以前沒有回收所以你覺得數量少啦!正常來說大家的農田都會用到,對不對?
數量怎麼會少?
彭部長啓明:一年現在是 7,000 噸啦!委員說的可能是事實,有可能更多啦!
林委員俊憲:對,因為以前沒有回收,所以都亂丟、亂處理,要不然就是自己燒掉,現在如果公告
強制回收的話,那數量一定會比你現在看到的還要更多。
彭部長啓明:但是我怕農民的負擔會因此加重啦!
林委員俊憲:你們去補助他,幫助他嘛!你們思考一下啦!好不好?
彭部長啓明:好,我們跟農糧署研議。
林委員俊憲:謝謝部長!謝謝主席!
彭部長啓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