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委員秀芳:(11 時 35 分)署長好。今天針對兩個問題詢問,其中一個是機車汰舊換新、換購電
動機車,我想請教署長這個議題,我們一直在鼓勵民眾,如果燃油機車要汰換的話,希望能夠
優先換成電動機車。其實以我目前的觀察,老舊燃油機車不論是又換成燃油機車,或者是換成
電動機車也好,其實如果要換成電動機車的話,優先考慮的可能是電池交換站是否便利,這個
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點。
第二個,從燃油機車換到電動機車的補助是多少?我看到機車汰舊換新、換成電動機車的補
助,其實跟往年比起來是有點少,補助金額是減少的,相對地機車汰舊換新、換成電動機車的
比例好像也降低了一點,我不知道會不會是因為我們補助減少的關係,而讓汰舊換新、換成電
動機車的意願降低?
主席:請環保署張署長說明。
張署長子敬:委員好。謝謝委員,我們基本的理念當然是不鼓勵私人運具,希望大家使用大眾運輸
系統,所以第一個,我們為什麼對新購的部分並沒有再提出補助……
黃委員秀芳:所以署長你剛剛說希望能夠用大眾運輸嘛!
張署長子敬:是,大眾運輸系統。
黃委員秀芳:問題是像我們彰化的大眾運輸就是非常不方便啊!1 個小時、2 個小時才一班公車,
我怎麼可能就在那邊等,騎摩托車或自己開車當然是最方便。
張署長子敬:這個就是所謂的行為改變,當然我們要滿足民眾行的需求,他才可能改變,就跟現在
交通部在推的區域月票有關,所以其實在討論的過程裡面,我相信他們地方首長也有提出公共
運輸不足,民眾享受的就少,所以是不是相對應該多支持把不足的大眾運輸建起來,這樣大家
就可以使用,所以這個方向是對的。當然在轉型的過程裡面,大家要怎麼去努力,否則變成有
的就拼命受到補助,沒有的就不利。但是基本上就環保的立場,我們當然希望鼓勵大家儘量少
用私人運具。
當然我們現階段的策略是這樣,以空污的觀點,只要舊的車淘汰,對空氣品質的提升就是有
效、是好的,所以我們會補助淘汰,但是不強制要買新車,因為以往汰舊換新是非要你買一部
第 112 卷
第 24 期
委員會紀錄
新車才有,但是我們不要這樣做。當然大家就會說,他會不會又去買汽油車?所以我們現在擬
的表上面所謂減碳獎勵的部分,不只減碳獎勵,對污染物減量的獎勵也都建進來,現在採用的
機制是希望利用……
因為大型的開發業必須要抵換它的排碳或是污染量,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平臺,讓它來收購,
所謂收購其實就是對於民眾汰換車輛補貼的另外一種方式,所以我們對於汰換電動車或油電車
,都訂出補助的基準,這個是最低的,我們希望產業基於它開發的需求,就跟我們大家在講的
碳交易一樣,基於需求跟供給的兩邊,能夠把這個價錢提高,這樣等於是對民眾的補貼提高,
讓民眾更願意去汰換,我們現在希望努力去建的是這一部分的機制。
黃委員秀芳:以彰化為例,我當然很希望能夠坐大眾運輸,但問題就是非常不便利嘛!我希望中央
也要一併去考量,除了一些都市型的月票,讓大家坐公車、坐捷運都很方便,我覺得應該也要
去考量其他鄉下地區。
剛剛署長有特別提到,你們會從其他方面去做一些補助,我讓署長看一下簡報,你剛剛講到
減碳效益媒合平臺,我目前看到只有新竹縣跟竹科管理局,還有其他的單位一併加入這個媒合
平臺嗎?如果我買機車,可能會透過這個平臺去交易碳,我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其他單位也會透
過這樣的平臺?
張署長子敬:是,跟委員報告,這個是我們在法還沒有修正之前,去年就試著去推動,所以可以看
得出來,離我們的理想有一點點遠。開發業者有抵換的需求,但是它也許不是馬上就需要,那
它就會觀望,所以可以看到它的收購補貼價格其實只比我們的錢高一點點,我們原來期望它應
該考量碳的價值來提出它收購的費用,這樣對民眾的鼓勵也會高一點,顯然我們對於這些減碳
計畫可以再多一點壓力。
黃委員秀芳:對,剛剛署長特別提到,我們淘汰老車之後購買電動機車,也許就是透過這個平臺去
媒合嘛?
張署長子敬:是。
黃委員秀芳:除了目前看到的這兩個單位以外,好像很少耶!是不是可以再鼓勵其他單位也透過這
樣的平臺?另外一方面,也要讓民眾知道有這個平臺,不然他怎麼會知道要上哪個網站?
張署長子敬:民眾都知道,因為我們現在把所謂廢車回收一站通結合在一起,車輛的報廢等等在裡
面都可以完成,所以我們設計好了,他有減碳的額度,可以選擇要不要賣、要賣給誰;或者我
們現在也把所謂空氣污染物訂出來了,每一輛車減少多少量的 VOC 或氮氧化物,他也可以選擇
要賣。現在就是這個機制建立了,但是供給方的部分,我們儘量鼓勵大家去汰換,把這個東西
拿出來;可是現實中買的這一方還不夠熱絡,不只參與的不夠多,給的錢也不夠好,這是我們
要去努力的,不能說到最後……
黃委員秀芳:署長,你們有沒有什麼樣的目標?預計在什麼時候,譬如說在今年年底之前,要有多
少個收購單位?
張署長子敬:因為我們現在是利用環評審查的方式,所以大型的開發案在環評審查的時候,就要求
它承諾要抵換多少,這個就創造它的需求;那我們現在讓民眾去汰換車子是供給,所以需要透
過這個平臺讓它形成一個適當的價錢。
第 112 卷
第 24 期
委員會紀錄
我剛剛講的是,我們透過這個機制,也許這些開發業不是一年或兩年短期內就要使用到這個
量,所以它不急,就會觀望,這個是我們要去努力的。我們希望它儘量來收購,給民眾比較好
的價錢,讓民眾增加汰換,額度才會出來,也滿足它開發的需要,不要到真的要運作的時候,
又告訴我說因為買不到,所以沒有辦法,我們會儘量跟廠商再去溝通。
黃委員秀芳:我看到收購單位就只有……
張署長子敬:對,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剛推出來,所以只有這兩個單位,但是我們現在……
黃委員秀芳:這個平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推?
張署長子敬:去年 1 月 1 日開始。
黃委員秀芳:去年 1 月 1 日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
張署長子敬:對。但是我們不願意事情變成大家搶購或其他狀況,所以我們固定時間才准許增加或
減少,就是不能有人出 1,000 元,然後明天又有其他人出 1,050 元來搶走,我們不希望造成這樣
的現象,所以我們在一定的時間才讓他們去檢討要如何增加或減少,這個需要控制,所以我們
現在會去把所有在環評中有承諾要抵減的案件找出來,我們會再去 push 他們,讓他們來加入這
個平台的運作。
黃委員秀芳:好,我們希望你們繼續努力,不然這方面的單位真的太少了。
張署長子敬:是,我們也覺得不夠,我們期待應該要更高一點,民眾才有誘因,不是只有我們定的
底價而已。
黃委員秀芳:好,謝謝。
張署長子敬:謝謝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