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委員宜瑾:(11 時 59 分)主委辛苦了!今天早上許多委員連番對主委提問,可見大家都非常關
心核電的議題,核電議題確實含有高度專業性,它絕對不只是純粹的學術和技術問題,這也考
驗著一個民主國家如何處理社會衝突、政治及經濟權利的分配,進而照顧到族群與環境的正義
,這很重要。如今核電廠運轉執照將陸續到期,台電也已經在今年 7 月提交了核三廠除役許可
的申請,可以預見的是我國的核電要邁進下一個紀元,要思考的不再是核電的發電占比,而是
核廢料最終處置有何可能。
從 1978 年核一廠 1 號機商轉開始,臺灣社會其實已經跟核電共存了 43 年,歷經這 43 年的歲
月,本席今天想要請教謝主委,您站在原能會主委的高度,能否向全國人民說明,因為現在陸
續要除役,甚至要停止核電廠的商轉,核能發電最大的缺點到底是什麼?
主席:請原能會謝主任委員說明。
謝主任委員曉星:就是核廢料處理問題。
林委員宜瑾:對,好,謝謝主委的回應,簡單明瞭!核電最大的問題就是核廢料無法處理,所以連
帶也使核電廠的實質除役進度遭受到相當大的挑戰,今天很多委員都針對這些問題來請教你,
不曉得主委有沒有看過「核你到永遠」這部紀錄片?
謝主任委員曉星:沒有。
林委員宜瑾:芬蘭投注了很驚人數目的稅收在地下建立長達 4.8 公里的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這個
地點叫安克羅。低階核廢料要降低輻射強度就要幾百年,更何況是高階核廢料 10 萬年起跳,我
們都活不了那麼久,所以難以預料到時候地球會變成怎麼樣,因此芬蘭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在
興建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的時候,將戰爭、極端氣候,甚至未來人類的好奇心所可能衍生的災
難都納入估計,來確保核廢料最終的處置設施不會被開啟或被破壞。我們由芬蘭經驗可以知道
,核電廠除役的另一個挑戰的開端就是有太多的細節跟不確定性必須要被處理,我國預定 2038
年要擇定最終的處置場場址,2055 年要完成處置場的建造,那都是長遠的最終計畫,可是現在
就連中程的乾式貯存設施該如何執行都面臨很大的挑戰,這個月 16 日有召開核二廠的除役環評
初審會議,由於耐震、海嘯、極端氣候的風險,核廢料未來的管理問題都很有疑義,所以環委
建議要補充修正再重審。針對這樣的一個環評初審會議,民間團體很多人都提出質疑,其中包
括火山、海嘯對於除役期間安全性的影響。主委,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天災的發生機率或許不
高,可是長達 25 年的除役不可不慎,所以請教主委,台電是否能適切應對原能會所訂定的除役
計畫指導原則?未來原能會針對這樣的相關安全問題,會怎麼樣督導?
謝主任委員曉星:因為這是屬於環境影響評估這一塊,他們會針對環境影響評估這一部分,如果針
對像火山、海嘯的相關因應,在真正除役開始執行的時候,每一年我們都會滾動式的檢討相關
的一些計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逐年的針對您剛剛提到的天然災害,不管海嘯或是火山爆
發等等,對其安全性再加評估,然後要求在除役的部分一定要注意,這部分我們會做到。
林委員宜瑾:好,另外要請教主委的就是,位於新北萬里的核二廠除役,它的乾式貯存最新進度,
究竟是要啟用室外乾貯做短期的過度處置,後續再將核廢料移到室內乾貯,還是要等室內乾貯
到位,再一次來移入?
謝主任委員曉星:這就是卡關在這裡的最大問題,先不談新北跟台灣電力公司針對水保計畫或逕流
廢水污染削減計畫,因為現在核一、核二室外的乾式貯存槽基本上是建好了,我們是希望能夠
同時的、平行的,一方面同意環團所說的針對室內的,同時,先期使用室外的,可是這個目前
就過不去。換句話說還是卡在那個地方,所以你如果問我最快的話,如果室內的乾貯能夠建成
,大概是 118 年,興建時間大概要 7 到 8 年。
林委員宜瑾:所以這樣的計畫基本上不會跳票?
謝主任委員曉星:應該不至於,因為當初他們在設定的時候,這一塊基本上是有考量的,只是考量
、拿捏的是不是能夠真的符合實際狀況。林委員,人性相較於科技,人性基本上是多變的,但
是科技基本上存在的就是存在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初是有考量這個情形,但是是不是
能夠完完全全的符合實際狀況,我們不敢說,但是以目前看起來的話,應該是可以完成的。
林委員宜瑾:好,接下來本席比較關心的問題是核電廠除役,剛剛范雲委員有講長達 25 年,尤其
在除役拆廠的階段中,地方居民會非常擔憂,稍有不慎就會讓社區暴露在核安的風險中。所以
本席在此重申,核電議題雖然含有高度的專業性,可是它絕對不是純粹的學術、技術問題,對
於普羅大眾、居民來講,它不會就是專家說沒事、安全,然後就可以放下心中那塊大石頭,所
以除了一切處理程序都應該公開透明以外,本席要求原能會要積極的督導,廣納環團跟在地居
民的意見,然後落實公眾的溝通,不要一味的只有單向宣傳而已。
謝主任委員曉星:是的。
林委員宜瑾:這樣的事件發生之後,我們才可以通知地方居民,讓居民對於我們的公家單位有一些
信任的基礎,我想這個部分也很重要。
本席最後要留一點時間來請教主委,關於近期民眾擔心的所謂的核食問題,原能會自從福島
事故後,其實就協助食品主管機關進行日本進口食品的監測,原能會表示目前國內的檢測量能
約為現行需檢測食品數目的 3 倍,這個數字對嗎?
謝主任委員曉星:是的。
林委員宜瑾:如果我們擁有原能會所表示的食品檢測量能,那我想主委不曉得能不能明確的承諾國
人,因為如果這個檢測量能足夠的話,是不是絕對可以嚴格的管制食品安全,不會讓有問題的
核食流入市面?
謝主任委員曉星:基本上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做嚴格的管制。
林委員宜瑾:好,那所以這個是可以保證的,絕對沒問題?
謝主任委員曉星:我們本來就要做,這是我們的職責。
林委員宜瑾:好,謝謝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