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委員世芳:(12 時 52 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先請教次長,次長今天來報告有關
於國立大學校務基金的執行狀況,在附件一跟附件二中有明確地列出,在 50 個或者是 48 個所
謂的校務基金當中只有 19 個達到收支平衡的效果,但是另外的 31 校是屬於決算短絀的狀況,
我想了解未來如果有這種效率不夠好的部分,要怎麼樣做比較好的改善方案?同時我也要請教
一下,之前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及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合併成為國立高雄科
技大學,剛好在 107 年度的決算短絀明細表中,他們都是屬於沒有達到收支平衡的部分,現在 3
校合併之後效果有沒有好一點,不曉得次長能不能回答?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就第一個問題,如果學校出現短絀的情形,我們都請學校再積極開
源,但重點是我們到底怎麼樣可以協助學校,這是教育部的職責,在協助這部分,我們目前還
是盡量朝向我們能不能在校務基金運作的法規上盡量鬆綁給學校一些彈性,讓他們可以更積極
地開源。
劉委員世芳:對,我支持鬆綁,我支持盡量鬆綁,為什麼?因為我看到、收到很多預算法規,看起
來就有點像是公部門的公務預算,包括從民間部門籌措到的經費放到校務基金也是要按照這個
預算法的規範,那這樣學校要發展其實是綁手綁腳,這個可能會受到限制。
劉次長孟奇:是。沒錯。
劉委員世芳:次長也在高雄服務過,我也要提醒一下次長,南北資源上的不足也造成校務基金在運
作上也碰到這樣的狀況,這一點次長可能也非常了解,未來我們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
劉次長孟奇:是。
劉委員世芳:我先問高雄科技大學的部分,高雄科大是 3 校合併而成,所以現在校務基金 3 個合併
成 1 個,3 個合併成 1 個以後有沒有比較好用?
主席: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黃副校長說明。
黃副校長文祥:主席、各位委員。在校務基金的使用上,我們目前是統一由一個方式來做……
劉委員世芳:我知道,你們原來是 3 所學校,所以有 3 個校務基金,現在合併成 1 個。我剛才提到

107 年度,就是在合併之前,3 個校務基金都屬於沒有達到收支平衡或是剩餘上會有些困擾的,
那現在有沒有比較好運作?現在有一個比較大的 pool 來運作校務基金,有沒有比較好用?
黃副校長文祥:報告委員,這個部分應該是有比較好一點,事實上我們在經過折舊攤提之後,一直
都有比較好的運作方式。
劉委員世芳:所以你覺得 108 年度決算的數目字會比 107 年度來得好看?應該是比較好?
黃副校長文祥:照理講是這樣,那今天……
劉委員世芳:因此合併的好處就是校務基金在運用上更有彈性,這個 pool 更大,然後在處理很多
未來校務的發展上會更好。因為我也曾經擔任過中山大學校務基金的董事,了解其實校務基金
的運作非常困擾,而且到民間部門去募款也很辛苦。次長也了解。
黃副校長文祥:是。謝謝委員指導。
劉委員世芳:謝謝。再請教中山大學跟高雄大學,兩個學校的校務基金在 107 年度時也列名未能達
成收支平衡,我也恰巧知道教育部也在推動中山大學跟高雄大學合併,而且在 2019 年 6 月 14
日的校務會議當中也通過了,從 2019 年到現在剛剛好 1 年,請問鄭校長跟王校長,現在兩校要
不要繼續合併?有沒有什麼困擾?
主席:請國立中山大學鄭校長說明。
鄭校長英耀:主席、各位委員。謝謝委員的關心,我們兩個學校認真的思考過兩校的合併,針對合
併一事,我們兩校溝通思考的是:第一個,能不能讓學生的受教品質更好?第二個,是不是能
夠因為兩個學校合作而使得科研的能量更強?第三個就是兩個學校的合作能不能對城市的發展
跟產業的升級有所貢獻?目前持平而論,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兩個學校也分別開過
公聽會、校務會議充分的討論,現階段……
劉委員世芳:你們已經開了 15 場了。
鄭校長英耀:對,我們開了十幾場的公聽會,是非常認真、嚴肅地去思考這個問題。
劉委員世芳:15 場,我這邊有紀錄,好像現在只剩下校名的問題,對不對?
鄭校長英耀:目前兩個學校確實是因為校名……
劉委員世芳:那就是中山大學跟高雄大學都有各自的「民族主義」。高科大校長請先回座,我先問
一下王校長,請王校長回應一下這個問題。
主席:請國立高雄大學王校長說明。
王校長學亮:主席、各位委員。就像鄭校長講的,我們中山跟高大一直都是長期的策略夥伴,我們
的合作很密切,委員最清楚。
劉委員世芳:你也不反對嘛!對不對?
王校長學亮:我們都不反對。
劉委員世芳:為什麼隔了一年還沒有推動呢?為了校名沒有共識,合併案就要到此結束了?
王校長學亮:委員你也知道,中山辦了 15 次的公聽會,我們也辦了 7 次的公聽會,所以這些意見
需要融合,我們需要一點時間。
劉委員世芳:如果沒辦法,就用民主的方式處理,好不好?

王校長學亮:謝謝。
劉委員世芳:次長,你也知道這個方案嘛!已經講很久了,既然大家都覺得合併是一件好事,當然
對於校務基金的推動或是收支發展都是好的,為什麼隔了一年,現在等於是 idle 在那裡沒有動

劉次長孟奇:針對這一類的事情,教育部必須尊重雙方學校自己的意志……
劉委員世芳:郎有情、妹有意,兩個都說好,到底是欠那一塊?聘金不夠?拜託教育部多幫一點忙
,好不好?因為這對於南北教學資源上的發展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要看大方向,而不是
只看小的校名而已,好嗎?
劉次長孟奇:好,委員,我們再去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卡在那邊。
劉委員世芳:謝謝次長,謝謝三位校長。多謝。
劉次長孟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