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委員宜民:(9 時 2 分)主席、各位同仁。臺灣需要一個以兒童福利為名的專責單位。蔡英文總
統 9 月 29 日參加「中台灣牙醫後援會」成立活動,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建議衛福部的心理及口腔
衛生司部門應該劃分。蔡英文說,因過去組織的限制,讓心理司及牙醫司在部會只能合併成「
心口司」,覺得怪怪的。他說,時間到了,要解決。
但本席認為,蔡英文總統為了騙選票,什麼話都講得出來。不要忘了,衛福部當初設立心口
司被人說不倫不類,其實是因為當初抵擋不住牙醫界的壓力,所以才硬在心理衛生司中加入口
腔二字,現在反而要把他們劃分出來。如果真的要成立一個新的司,還不如怎麼做?大家不要
忘記,當初在內政部社會司下有個兒童局,在組織改造的過程中反而不見了!如果說要獨立設
口腔衛生司,還不如把衛福部目前的社會及家庭署改名為兒童及家庭署。尤其是在少子女化的
年代,這種改變是有必要的。很可惜,牙醫界有選票,兒童沒有選票!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為了因應目前兒童福利健康不平等的狀況,多次呼籲成立兒童專責單
位,今年 7 月 6 日也舉辦「國家兒童專責單位之建構」論壇,呼籲政府可以早日設立兒童專責
單位,本席也應邀出席,同時當場建議把社家署更名為兒家署,獲得在場一致的認同。
根據 2019 年各國的出生率排名報告,臺灣於 200 個國家中排名吊車尾,可見行政院的少子化
辦公室形容虛設,至今仍拿不出具體因應的辦法。少子化問題延燒影響層面之廣,包含教育、
商業、勞動力減退等,一旦陷入惡性循環,會變成不可忽視的國安問題。
目前兒少福利業務橫跨社家署、保護司、教育部,甚至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多頭馬車,無
法統一。更何況臺灣早在 2014 年已通過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CRC)」,希望我們的
政府能夠察納雅言,早日將社家署改名為兒家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