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委員世芳: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部長,辛苦了!2013 年時您還在經濟部服務吧!
主席:請經濟部沈部長說明。
沈部長榮津:主席、各位委員。對。
劉委員世芳:當時你的職稱是什麼?
沈部長榮津:好像在工業局。
劉委員世芳:六年前你是處長嗎?
沈部長榮津:局長。
劉委員世芳:六年前在國民黨執政下,有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現在國民黨同仁提出自由貿易經濟
特區特別條例,時移境遷,如果六年前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是一個好的政策,那在國民黨執
政的時代,為什麼會放棄推動?
我再回顧讓部長了解,前行政院院長毛治國曾經說過,2015 年就是沒有辦法包裹立法,所以
要分別立法來解套。曾經擔任國發會主委的杜紫軍,當時是部長的上司,他曾經當過經濟部次
長及部長,他也是非常傑出的雄中子弟,他表示:對於外界關切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發展,在尚
未達成共識前,不太希望直接拿到立法程序中進行細部討論。現在時移境遷到 2019 年的現在,
國民黨朋友提出自由貿易經濟特區別條例草案,我不清楚時移境遷在哪裡?我看了一下,第一
個,有 15 位國民黨縣市長提出,因為裡面條文有 80%都雷同,如果按照這樣的規範,未來經濟
特區會在高雄嗎?新北嗎?還是台中嗎?
既然叫做特區,特區就是特別於其它一般區域,如果未來可行的話,是不是會先在高雄呢?
如果是,我就繼續追問下去,請部長回答。
主席:請經濟部沈部長說明。
沈部長榮津:主席、各位委員。我不知道。
劉委員世芳:你不知道?還是要問你們黨團才會知道?
沈部長榮津:沒有,這裡面……
劉委員世芳:以前有 5 港 1 空,5 港就是高雄港、台中港等,最後因為推不下去,最後變成每個港
都有,全台灣一樣!未來總期程的部分是,我們要提升、推動自己的產業升級,才能夠應付越
來越多國際貿易趨勢,所以這個法案看起來是在推動經濟,但實際上卻有點像有政治性的驅動
,因為即將北飄的韓國瑜市長要出來競選總統,他希望所有南部立委支持他成立這個自由經濟
示範區,他是希望在高雄推動。如果用這樣的邏輯推理的話,會不會有一些毛病?第一個,六
年前跟六年後,時移境遷不一樣,執政黨不一樣,中央執政互換。同時我們也瞭解,如果自由
經濟示範區現在硬要推動,將會碰到國際貿易競爭逆趨勢,就如同部長剛剛對媒體提到,要注
意美國對 MIC、MIT 這兩個不同定義上非常大的限制。
所以是否請部長再講清楚一點,我們關心勞工、農民,如果未來這個特區通過時,中國有將
近一千三百多項工業產品會直接到台灣來,我們原來禁止進口中國農產品 830 項,那是要保護
台灣農民的,如果透過這個自由經濟特區條例進來,那現在的勞工跟農民不是會很生氣嗎?哪
有可能會讓它通過,請部長去瞭解一下,細節部分我再來請教兩位。
沈部長榮津:既然叫做特區,就表示有特權,當它們利用特權進來以後,對現有產業而言,雖然有
機制,但是貨物流動的部分要很謹慎。
劉委員世芳:就是走巧門啦!
沈部長榮津:對。
劉委員世芳:而且我們懷疑其他國家也可能利用中國的名義進來。
沈部長榮津:要管理好啦!
劉委員世芳:如果管理不好呢?
沈部長榮津:它會亂跑。
劉委員世芳:現在政府推給地方政府,但是地方政府有能耐管理好這個嗎?
沈部長榮津:產品亂流動的話,可能會打擊國內產業,我們必須謹慎、注意。
劉委員世芳:我請教部長,如果 MIT 變成 MIC,會不會涉嫌用台灣名義幫中國大陸的產品洗它的
產地證明?
沈部長榮津:目前來講,國貿局對這個產地證明是五、六項的規定。
劉委員世芳:只有五、六項的規定?
沈部長榮津:等於大原則,第一,貨品進來之後,6 位要變成 8 位,實質的改變。第二,附加價值
必須 35%,但是……
劉委員世芳:我現在要問技術問題……
沈部長榮津:最重要的後面一句話,現在美中貿易摩擦之後,產地證明的認定,雖然我們國內自己
有一套,但是美國那邊有他們的看法,所以我剛剛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說,這個要密切注意,
美國對產地證明有新的關心、新的……
劉委員世芳:部長,你講的意思大部分我們聽不懂,應該說,美國對產地證明管制的方式比臺灣更
嚴格……
沈部長榮津:會要求更嚴……
劉委員世芳:但是臺灣現在放水讓中國的產品進來之後,made in Taiwan 可能沒有辦法輸出到我們
的產地,是不是講清楚?
沈部長榮津:講白一點,美國認定的標準會提高。
劉委員世芳:比我們更嚴格?
沈部長榮津:對。
劉委員世芳:變成我們的東西出不去,反而危害到我們自己工業產品的輸出入,包括半成品在內?
沈部長榮津:所以這個要很注意。
劉委員世芳:部長先休息一下。接著我要請教農委會,830 項禁止進口的中國農產品,這個部分對
臺灣農民目前在生產農作上面農業經濟的危害或者農業經濟的影響怎麼樣?有沒有正面影響?
譬如消費者覺得很不錯,中國農產品進來以後,不但價格便宜又好吃,臺灣的農產品變成國內
市場受到影響,直接衝擊臺灣的農產品,這件進口的部分反而危害到現在韓市長在提的,我們
的農產品要外銷到中國去,是不是剛好相反?也影響韓市長未來要競選總統的路。
主席:請農委會企劃處蔡處長說明。
蔡處長昇甫:主席、各位委員。是,委員指教的沒有錯,之所以要管制這 830 項的農產品……
劉委員世芳:沒有,我現在告訴你,不是要管制這 830 項農產品,在國民黨委員同仁所提的自由經
濟貿易特區條例裡面有提到「得輸入……」,為准許輸入之大陸地區的物品,這些如果有包含
農產品的話,是不是 830 項就允許進口了?
蔡處長昇甫:如果從字義上來看,的確有這樣的疑慮。
劉委員世芳:農委會可以管得到嗎?會不會直接影響到臺灣的農業經濟?
蔡處長昇甫:目前這個版本裡面的只有提到說,排除它內銷的部分要去做處理,但是對於進口這一
塊沒有明文的一個限制。
劉委員世芳:因為有可能進來的是原料,然後變成半成品……
蔡處長昇甫:對。
劉委員世芳:半成品如果稍微加工一下,可能還是可以輸送到臺灣來對不對?臺灣如果有農產品要
外銷的話,也會變成剛剛我所說的,MIC 和 MIT 之間的差別。
蔡處長昇甫:這邊有分成兩塊,一塊是這一次的條文第九條有提到,如果內銷也要課稅,但是沒有
針對進口的原料,也就是第四十二條這邊比較沒有明文去做規範,就是這 830 項農產品的問題
……
劉委員世芳:現在你們一定會做政策評估或是技術上可行的評估,這些開放臺灣目前禁止進口的二
千多項工農產品的部分,未來如果有包含禁止進口的中國農產品,農委會的態度是什麼?
蔡處長昇甫:站在農委會的立場,因為臺灣大部分都是屬於小農經濟……
劉委員世芳:沒有錯。
蔡處長昇甫:所以我們是比較期待儘量農產品能夠外銷,對於國外進口的農產品,我們希望還是有
一定程度的限制,這樣比較能夠保護國內的小農。
劉委員世芳:第一個,臺灣的小農經濟本來要獨立的發展已經不太可能,已經不構成市場經濟的規
模……
蔡處長昇甫:是。
劉委員世芳:如果還有大量的中國農產品,不管是原料、半成品或材料進來,反而對臺灣農民的影
響更大,而且這是負面的影響對不對?
蔡處長昇甫:是。
劉委員世芳:農委會一定要站好自己的立場嚴格把關,否則不論勞工也好或農民也好,因為有一個
特權的方式,反而會影響到我們自己這邊的生存。好,謝謝你!
蔡處長昇甫:謝謝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