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委員佳濱: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與其說我是來質詢,不如說我是將原住民族教
育巡迴論壇的內容向委員會報告,未來就輪到你們向我們報告。部長有參加高金召委所主持的
北北桃竹苗場,接著是台東場、宜花場、南高屏場,我在全國場也看到綜規司司長到場,這是
由我及高金召委等 11 位委員所發起的論壇。
在我們辛苦辦理論壇後,我們發現幾個問題。首先,現行原住民族教育法採二分法──一般
教育及民族教育,無法讓原住民族孩子成為真正的人,後面我再說明為什麼是這樣子。其次,
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在於老師方面,即原住民族語老師總量不足、分布不均,因為在現行原住
民族教育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原住民族中、小學、原住民教育班及原住民重點學校之專任教師
比率,應不得低於學校教師員額三分之一或不得低於原住民學生占該校學生數之比率。這在 102
年 5 月 7 日之後的 5 年內要達成,現在民國幾年?107 年,超過 5 月 7 日,所以我們沒有達成法
定之要求。另外的問題是,縱使量與質不足,但很重要的是學校教育的漢人老師對原住民孩子
歧視,很多與會者都表達他們在求學過程中,遭受這樣的打擊,影響他們的學習意願,甚至影
響他們的學習評量表現。同時就老師方面而言,有族語認證者不見得有能力使用族語,更不要
談老師會講族語不見得懂得族群文化。以及原住民族有 16 族 42 種語言,往往是 A 族的老師教
導 B 族學生,這樣要怎麼教導?比如泰雅族的老師教導排灣族的學生。未來有五成的原住民族
散居在都會地區,對於原住民族的下一代,如何要有個原住民重點學校去教授原住民族教育,
如何定義重點學校、資源中心?這都是大家提出來的問題。
我們的共識大概有幾個,對於原住民族而言,教育的目的是如何成為真正的人,我聽了好幾
場,每位原住民族的菁英、知識份子都說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告訴孩子要成為真正的人!所以定
位很重要,尤其學齡前到國中教育階段是最關鍵的時期,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不僅是他的血
統及族語,更重要的是他的民族資本,如果民族資本不能在他身上累積帶著走,他就不是真正
的原住民族,他就是不是真正的人。
再者,我們發現了幾個問題,在我們談原住民族教育過程中,族語是最被關心的,但族語是
個載台,真正的靈魂是什麼?是文化,如果沒有文化的內容,我們族語會不知道要表達什麼,
我們不可能用族語教導現在的「.com」或 3C 產品,族語是要表達原住民族文化的內容。但原住
民族的文化需要透過知識體系的建置,才有辦法被傳播、被教學,所以這 3 個部分是很重要的
。其中出現幾個問題,我們到底是只教導原住民族的學生,還是非原住民族的學生也要學習?
台灣是個多元族群的國家,同時我們是只要教導原住民族的學生就好,還是老師也要接受這樣
的教育?我們是在原鄉教導原住民族教育,還是非原鄉地區也要有原住民族教育?我們是教導
現在與過去的原住民族教育內涵,還是我們要教導未來原住民族應該發展的內涵?這就是大家
討論的共識。
我們也提到血統,如同剛才提到的分類,分原住民籍與非原住民籍;就老師部分而言,是正
式老師、族語教師還是部落耆老;就培育部分而言,要重視在地養成,是否需要獨立學制,以
及如何培養文化資本,如同剛才提到的部分,會講族語,不見得懂文化,族語認證不應該只是
淪為加分工具,就像我們不應該訓練原住民族孩子跳舞只為了參與比賽。如同「只有大海知道
」那部電影一樣,他們是透過參加比賽才發現丁字褲是自己族群文化一樣。最後,就員額部分
而言,如果我們談原住民族教育,沒有給予專用員額。部長知道現在國民中小學的教師員額在
地方是如何決定的?是根據班級數,在國小是包班制,頂多是包班制的老師,加上英語教師、
音樂教師、體育老師、自然科教師等,但有沒有原住民族領域的教師?沒有。到了國中時期的 7
大領域,數學老師、國文老師、英語老師等,可是有沒有原住民族領域的員額教師?沒有。
我們要談的是,前天召委安排考察,有部談論科學的「吉娃斯愛科學」影片由清大傅教授團
隊製作,她是正教授,但她的姓為傅。今天我們談論關於解構與建構的過程,當年國民政府來
到台灣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教導國語,而是先禁用日本語,為什麼?因為如果不讓當時的學校
停止使用日本話,怎麼開始使用漢語教學?所以如果我們要讓原住民族的教育重新開始,要先
解構現在的國民教育中的原住民族教育,再重新建構。在這當中要發展什麼?要發展課程,非
常感謝教育部及原民會,尤其原民會給予我們支持,我們在屏東開設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發
展課程,才能用教科書。
就焦點部分而言,我們談了很多問題,其中關於原住民族教育二元化部分,調查結果認為現
在一般教育歸教育部管、民族教育歸原民會管,大家覺得分工明確者,占 48%;認為多頭馬車
者,占 48%,比例各半,顯然這個分法沒辦法達成大家所要的共識。然後建議中央組織調整成
立原住民族教育署,但是它到底要歸教育部還是放在原民會?這部分也沒有定論。
接著談到經費的部分,目前是 1.9%,但是有將近六成的人認為未來要增加到 3%,中央負責
2%、地方負責 1%,這是一個目標。另外,在經費用途方面要確保用於民族教育,但目前原住民
族教育法有一般教育,所以這 1.9%的預算在教育部大部分都不是用在民族教育,而是用在硬體
建設。我們談原住民教育真的很像在蓋房子,但是蓋房子要有什麼?要有建築藍圖、材料磚瓦
,還要花時間蓋,最重要的還要有師傅、工人以及具備這些技術的建築師。現在原住民教育法
好像在畫藍圖,但究竟有沒有培育這些建築工人及技師?有沒有幫他們準備材料?更重要的是
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如果未來原住民族教育法沒有從這四個面向來思考,只是想要畫什麼
藍圖,而忽略了這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那我們原住民族教育法會重蹈 11 年前的覆轍,就是只
有藍圖,但房子蓋出來了沒有?沒有!
因此,要逐步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項重點,首先,針對學齡前階段。我
先請問葉部長,你是學教育的嗎?你是主修教育嗎?
主席:請教育部葉部長說明。
葉部長俊榮:主席、各位委員。我不是主修教育,但是我一直都在教育系統裡面。
鍾委員佳濱:對,你在當老師,我也一直當學生尾隨你在教育系統。夷將主委,你也不是主修教育
,你是學政治的,而我是念歷史的,所以我們今天一起來談這個議題,我們很平等,因為我們
都不是教育的專家。但我從個人的經驗來看,我姓鍾,家父從廣東省梅縣來,他一個人來到台
灣,然後娶了我媽媽,我媽媽是鹿港的福佬人,但是我們從小在家裡是講國語、普通話,所以
我的母語是什麼?我小時候是阿嬤在照顧我,我肚子餓了要跟阿嬤說「腹肚枵」才有東西吃,
所以我也會講福佬話,但是我不會講客家話。到我升學的時候,我的福佬話都忘光了,一直到
我完成大學教育後去當兵,因為我是大專兵、預官,我跟部隊弟兄混在一起,後來我的母語福
佬話才逐漸恢復。
所以,學齡前階段對於母語保存是非常重要,目前當務之急是針對還沒入學的原住民孩子,
他們的族語能否保留。但是你知道嗎?目前全國的幼教師能操原住民族語的有多少?在原民會
及教育部的支持之下,部落托育聯盟他們有很多部落互助式教保,但是他們推得很辛苦,為什
麼?因為經費有限!真正的錢在地方政府、國幼班及幼教師,但絕大部分的師培跟教甄進來的
幼教師,他們都不會講原住民族語。就像在我們屏東是透與語言教保員,如果大家有聽過,我
想范次長在高雄市教育局應該也知道,語言教保員是用勞基法的僱用人員,他反而會講原住民
族語。在我們屏東有兩位老師,其中一位馬老師是屬於部落互助式教保,另一位是以語言教保
員的方式,但是他們真的教得比那些幼教員更好,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原住民孩子什麼是原
住民族語,所以針對這些人應該要趕快放寬族語教保員的資格,因為他們不見得有高中學歷或
師培的學分。因此,當務之急是趕快盤點及檢討教保員的聘用制度,讓這些孩子趕快接受原住
民族語,否則等到正式教規期之後,他們就忘掉他們的母語了,我們愈早把這些孩子送到學前
教育班,他們就會愈早忘了他們的母語,所以一定要先從學齡前教育著手。
其次,在我們國民教育階段的現職教師要回流,不只有原住民教師而已,所有教師都要學習
多元文化回應觀點,並且了解原住民文化的內容,他才能平等的對待原住民跟非原住民的孩子
,才有辦法教非原住民孩子什麼叫原住民文化。過去,台灣也經歷過回流教育。舉例來說,家
母是師範高中三年畢業,當我國師培改成五專的時候,他回流接受屏師大暑期班補到專科學歷
。而家姊是國北師畢業,他在師專系統改成師院系統的時候,他一樣要回到學校補足大學的學
分。所以目前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方式,如何讓現職教師有回流機制,才有辦法讓他們了解什
麼是多元文化,以及如何公平、平等的看待不同族群的孩子。部長,待會再請你承諾。
最後,這部分我不知道要落在教育部還是原民會。原住民菁英與知識份子要建立原住民族知
識體系,他們的訴求為:第一,請教育部依原住民族教育巡迴論壇,再予以檢視原住民族教育
法修法草案內容,以回應原住民族教育需求;第二,請教育部研議如何培養國民教育階段現職
教師,多元文化(如新住民、原住民)素養能力,避免歧視,增進原住民族的學習動機。最後
,原住民的教育要趕快扎根,請教育部跟原民會儘快規劃,如何在學齡前階段保存族語能力。
針對這三個訴求,請主席再給一點時間,讓兩位分別回應一下。
主席:非常合理的要求,請部長與主委回應。
葉部長俊榮:如同以往,鍾委員許多的說明都非常好,我覺得十分受用。在原住民族教育法草案內
容方面,我們可以從論壇裡面得到充分的資訊,對於實際推動上有相當多的部分足以受用,我
再次的感謝。我們從這些內涵中獲得相當多,尤其是語言文化跟後面知識系統的銜接是非常重
要,因為語言不單只是溝通工具而已,也承載了文化內涵與生活體驗,我想這方面是非常重要
的提醒,謝謝。
主席:請原民會夷將‧拔路兒主任委員說明。
夷將‧拔路兒主任委員:主席、各位委員。謝謝鍾委員剛剛詳實的簡報,我會後再詳細的拜讀您的
簡報。針對原住民族建構教育體系部分,我們這個月在東華大學邀請相關原住民族教授就專業
內容做進一步的討論,謝謝委員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