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委員金平:(18 時 30 分)主席、行政院賴院長、各部會首長、各位同仁。金平今天以「謀國以
智、待民以誠、以民為本、蒼生為念」為題向行政院提出質詢。因受限於時間,行政院無法以
口頭全盤回應本席論述,因此請行政院以書面回覆即可。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被南非白人政府監禁 27 年後,在 1990 年釋放、1994 年當選南非黑白輪替
後首任總統。曼德拉上任第一天,看到總統府內白人官員忙著打包,即刻召集大家說:「如果你
不能接受,或認為無法服務我這位黑人總統,你可以離開,若你恐懼我這位黑人總統,會對你有
不公平的待遇,不必恐懼,請留下,我需要你們的協助,南非需要你們的協助。」
曼德拉說:「我走出牢房,而不能走出怨恨和傷痛,那我仍在牢獄中。」所以他以身作則,帶
領南非,成功促進轉型正義。
當曼德拉把保護戴克拉克前總統的白人侍衛隊,納為保護自己安全的貼身侍衛時,曾遭受全體
黑人侍衛的反對說:「總統先生,過去我們與這些白人血戰數十年,僥倖存活。我們無法接受昨
天的敵人,也可能是今天的潛在敵人,與他們共同保護你的生命,我們不相信他們,無法與他們
共事。」
曼德拉總統告訴他們:「當人民在公開的場合,看到我將生命安全,放心交由白人侍衛來保護
時,彩虹的國家從此開始,和解從此開始,原諒也從此開始;原諒可以解放心靈,消除恐懼。」
曼德拉選擇以自己的生命安全,接納過去的敵人,白人侍衛的保護,以身作則,推動以團結為目
標的轉型正義。
他們是同胞、是民主的伙伴
1995 年,南非舉行世界盃橄欖球大賽。橄欖球過去是南非白人專屬的運動。政權輪替後,黑
人為主體的新體育協會,一致決議,取消南非代表隊「跳羚隊」的隊名、隊旗、隊徽。
得知消息的曼德拉,立刻放下工作趕往會場。向他們說:「南非白人不再是敵人。他們是我們
的同胞,民主的夥伴。他們熱愛橄欖球,珍視跳羚隊。如果我們逞一時之快,剝奪了這支隊伍,

我們會失去他們。我們必須做得更好,給他們驚喜,秉持同理心、秉持節制、秉持寬容。現在不
是慶祝小報復的時候,是建立我們國家的時候。」
曼德拉不但保住了跳羚隊,他更親自出面,請白人球隊到黑人學校與社區推廣撖欖球,營造不
分黑白,共同參與的氣氛。世界盃比賽時,曼德拉穿著跳羚隊的球衣,親自到場加油。當南非隊
與紐西蘭隊爭奪冠軍時,全南非不分黑白,共同支持跳羚隊。球隊獲勝那一刻,全南非不分黑白
,歡呼擁抱,曼德拉把這黑白分裂的國家團結了。這才是真正的轉型正義。以上史實被拍成電影
「打不倒的勇者」,感動全球十數億的觀眾,值得我們省思。
南非做得到,台灣更能做得到南非的曼德拉做到了,台灣更能做得到。因為台灣再對立、惡鬥
,絕沒有南非曾有的黑白分裂,生死革命鬥爭嚴重。當今網路對政府轉型正義的諸多調侃與批評
,令金平感慨萬分,這是社會對執政黨促進轉型正義最嚴肅的挑戰。
本席一再苦口婆心「藍綠不和解,惡鬥不終止,大羅神仙下凡,也救不了台灣。」終結惡鬥
,推動和解,人人有責。尤其執政者要擔起更大的責任。做不到曼德拉的境界,至少應以曼德
拉為師,相信和解,寬容的力量,勝於鬥爭、報復,國家才會團結。遺憾的,當前的政治氛圍
,並非如此,不論是「黨產處理」、「促進轉型正義」從立法到推動,已因部分執行官員的不
當言行,失去了公信力。中選會處理公投案引起的爭議,也備受質疑。再加上某些政務官、監
察委員、民意代表的言行推波助瀾下,社會更分歧、更分裂、更對立。這已不是政策的良性辯
論,而是你死我活,相互否定,相互毀滅的鬥爭。
只有團結的台灣,才有未來的願景
政策推動受阻,反對成為唯一的解釋,執政者於是硬闖。硬幹、硬擋是唯一的過程,紛爭是
唯一結果。真是應驗了「仇恨使人腦殘,終將一事無成」的警語。
團結的台灣,要處理來自大陸的壓力,以及中美貿易大戰等國際壓力,都很吃力,何況惡鬥
分裂不團結的台灣。
本席真心呼籲,為政者首要之務,要用智慧、耐心、誠心化解藍綠惡鬥、社會衝突;化解黨
派紛爭、化解社會分歧對立。因為只有團結的台灣,才有未來的願景。
一槌定音,定天下
2000 年,美國總統大選於佛羅里達州未揭曉之前,高爾得到 267 張,小布希得到 246 張選舉
人票,均未達 270 張的當選門檻。佛州的 25 票,就成為輸贏的關鍵。
開票後雙方差距甚小。而且因為選票設計、計票爭議、廢票異常造成紛爭不斷,再加上小布
希親弟弟時任佛州州長,更啟人疑竇。因此高爾宣布不接受選舉結果,引起司法訴訟,最終由
聯邦最高法院 9 位大法官以 5:4 的票數裁定終止人工重新計票,接受最初電腦開票結果,小布
希當選,高爾落選。
包括高爾在內的很多美國人,雖然不服判決,但接受最高法院的最終決定。這是美國司法體
系二百多年來,藉著大法官一件又一件公正、合理、合法、合憲的判決,累積了人民對大法官
的信心,才能一槌定音以安天下。
受人民社會信賴的大法官,在化解政治紛爭,穩定政局,具有絕對的重要性。
人民的信心正在崩解中

很遺憾的,本席發現二次政黨輪替後,大法官的某些裁決,非但遏止不了紛爭,安定不了政
局,反而一再折損大法官的公正性。人民的信心,正在崩解中。
過往核四停建案,引發行政、立法兩院職權行使的憲政爭議,所幸有大法官釋字第 520 號解
釋化解紛爭,國家政務才能繼續運作。
面對黨產條例、促轉條例與前瞻預算等社會有高度爭議的法案,本席曾苦勸執政黨,事先多
溝通,事緩則圓;事後才好施行。民進黨挾持完全執政的優勢,不理會有違憲之虞的諫言,強
制通過之後,果然造成更多紛擾。金平也曾呼籲大法官,扛起責任,在憲政體制內依法裁決,
以安躁動的社會。遺憾的是,大法官不但未能發揮平息爭議的功能,卻反而引起更多憲政體制
上的紊亂。
立法委員是否出席,棄權、發言,或杯葛,都是行使職權,政治表態的方式之一。本席認為
大法官應無權指定或規範,立委職權如何行使,做為釋憲連署有效與否的根據。面對本院委員
職權行使的被干涉、被限縮,身為資深國會議員的本席,深不以為然,這是捍衛委員同仁尊嚴
,職權行使、憲政體制、大是大非的問題。不應沉默,與黨派無關。
大法官限縮本院委員職權行使,以連署人數不足為由,程序駁回不受理。既然程序駁回,即
表示形式要件不符。但大法官卻對「一事二不議」的議事運作,做下二項涉及實質內容的解釋
,一說:「一事不二議,議事程序中,即有違反民主原則所蘊涵,尊重少數的瑕疵。」,又對
一事二不議的議事程序,給予合法、合憲解釋。既以程序退回,豈能再對內容做實質解釋?
大法官另外以憲法未賦予監察院有法律違憲審查權或專屬聲請權為由,駁回黨產條例釋憲案
。並以監察委員未輔以糾舉彈劾審計等目的性權力行使要件,為其不受其釋憲的理由。過往釋
字第 530 號有關法官加給,589 號政務官月退棒二項解釋,皆因人民陳情,監察院提擬之釋憲,
與糾舉彈劾無關,但大法官不但受理,而且做出解釋。司法、監察權限之爭,雖非關本席質詢
權限,但以此佐證,大法官藉拒絕受理釋憲案為由,限縮本院與監院的釋憲聲請權及職權行使
。大法官顯然逾越了憲政體制權力分立的界線。
社會普遍認為,這幾次的駁回,與其說是法理依據,不如說是為執政者解套。損害的不僅是
大法官的公正性,更大的傷害,則是國家無一槌定音以安天下的公道,只會更加劇政治惡鬥,
社會分裂對立;傷害的是人民、國家和社會,全是輸家,沒有贏家。
台海情勢險惡,但看政府如何
所有關注台灣安危、台海情勢者,莫不憂心當前中、美、台三方關係的現況。當前中國大陸
與美國的關係,是自雙方 1979 年正式建交以來,最險惡、最嚴峻的狀態。台海則是 1996 年飛
彈危機以來,最凶險的局勢,而且短期內看不出有何改善,減緩的跡象。加上美國放出台海軍
演的信息,更是雪上加霜。台灣對此情勢,如何面對?如何因應?如何自處?在在考驗執政當
局,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以能操之在我的實力,有智慧地化解操之在人的客觀情勢。社會正在
期待著政府,拿得出讓人民心安的對策。
只有安全和平的台海,才有安定的民心,才有發展的機遇。反之,不安的民心,不但是政、
經、社會動盪的源頭,更是台灣發展的阻力。如何有效創造,並用心維護安全安定的台海局勢
,是捍衛台灣利益唯一的上上之策。

兩岸穩、台美穩
本席總結 1949 年以來近 70 年的台海情勢與中、美、台的關係。兩岸情勢愈緊張,對峙愈嚴
峻,美國就有更多運用台灣對抗大陸的籌碼。台灣也毫無選擇地必須要依賴美國,期待美國更
大力的支持以對抗大陸。
兩岸關係愈和諧,交流愈密切,美國是會擔心台灣太傾向大陸,或吹口哨示警,或示意拉攏
,但絕難操縱台灣抗衡大陸,同時台灣也不必刻意拉攏或討好美方。如此反而會取得台、美更
好的關係;大陸為穩住兩岸和平發展的勢頭,也會給予台灣更大的利多。兩岸穩、台美穩,美
國與大陸無論如何的競合、對抗,台灣當然不可,更不會成為國際強權的籌碼。
當我們不願付出戰爭的代價,承受戰爭的苦果,以解決兩岸的分歧、對立、衝突,和解與對
話就是我們必須面對,必須選擇的道路。
用智慧解僵局
民進黨政府表示,只要北京不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一切都可以談。稱為不設前提的談判,
也是沒有前提為前提的談判。
北京當局表示「以一中為內涵的九二共識」為基礎,甚至簡化為「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中」
一切都好談,是以一中為前題的談判。
兩岸都願意以談判代替對抗,卻都設下堅持不退讓的前提,就成為僵局。兩岸持續對峙,時
間究竟站在何方?不管當政者如何自圓其說,人民心知肚明,充滿焦慮。金平傾聽來自基層多
元的聲音,隨著兩岸實力差距日漸擴大,人民已感受到來自大陸愈來愈大的促統壓力。也認為
不論誰執政,都改變不了事實與趨勢。即使有人要以「反併吞」為名走上街頭,但有更多的人
已意識到,充份討論統獨的利弊得失的時機,已悄然來臨了。
台灣面對「或統或獨」、「或和或戰」之外,難道沒有第三條路的選擇?就對話與和解而言
,誰有智慧化解兩岸各設前提的僵局對峙,誰就是時代的貢獻者。
依本席經驗,從化解人世間的僵局,到政黨間的協調,要成功必須不能只「聽我的」,或只
「聽你的」。必須尋找「我們共同的」方法。
本席長期主張以「人人不滿意,人人能接受」為目標,才有共同解決方案的第三選擇。解僵
局的智慧,就是要了解自己手上的籌碼,妥善的運用,在對手堅持的目標下,取得我們最大的
成果。這不是零和遊戲,是如何務實取得最大利益。滿意固然重要,但滿意不是一切,能接受
才是重點。
謀國以智,待民以誠
唯有待民以誠,將台灣所處的現況,對人民鞠誠以告,與社會充分溝通,明白告知各種方案
的利弊得失,取得人民的了解和支持,才有能力上桌與北京談判。取得確保台灣人民要的安定
、安全與和平。蕞爾小島的新加坡,數十年來李光耀先生誠實告知人民小國的處境,不浮誇、
不妄言,實事求是,因應變局,政策該變就變、贏得成功是唯一的目的。唯有謀國以智,待民
以誠,才有能力領導台灣突破困局,找到出路。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將國家真實的狀況和處境
,台灣往何處去的利弊得失,誠實告知人民,與社會溝通過嗎,好像沒有!檢討過去,面對人
民我們有太多的政治算計,太少的真心誠意。小至台灣是否缺電的能源政策,到如何因應大陸

崛起的國家戰略。對內,大陸正以政經優勢,對台灣祭出多項惠台利多,拉攏民心;對外在國
際上,限縮台灣國際空間,這些絕非一句統戰、中共壓霸就可解決困局。人民要的是因應策略

維持現狀?!
歷次「統、獨、維持現狀」的民調,絕大多數人民選擇維持現狀。
試想,既可維持現狀,何必冒險選擇改變現狀的統或獨。所以絕大多數當然支持維持現狀。
問題是,必須有主觀的實力、客觀的有利環境支持下,才能維持現狀。亦即台灣必須擁有絕對
的能力、實力,抗拒或化解大陸對台促統的壓力,才有現狀可以維持。
首先,我們是否有能力,策略或方案,可以改變北京的意志,放棄統一台灣的政策?本席很
難想像,北京當局如何說服大陸 13 億上上下下,放棄統一政策。若無因應「北京不放棄統一,
且逐步促統施壓」的方略,如何維持現狀?
本席以為維持現狀最務實的意涵是:「台灣不被逼迫選擇統或獨」或「在統獨面臨選擇之前
,爭取足夠的時間,在兩岸穩定的關係下,發展台灣、壯大台灣,以累積更多的籌碼,取得更
好的結果。」更通俗的講法就是運用策略,想方設法,再向歷史取得更長的時間,保住現狀,
發展台灣,以取得最有利台灣的結果。
和平協議
本席上次質詢提到,我們這一代人不能不負責地把問題,丟給下一代解決。
我們這一代必須負責地簽署一個協議,建構兩岸一個和平穩定的架構,讓下一代在安全、安
定、和平的保障下,以時間、智慧、機遇解決兩岸存在的問題。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是兩岸
的大事,國際的大事,更是關係台灣的大事。對內要充分的溝通、獲得足夠的支持、周全的配
套,才有簽署的可能。因此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政黨或團體,若僅把和平協議當可操作取利的
政治議題,不論正反、態度,絕對是不利己、不利人、更不利台灣的作為。
本席以為應將兩岸和平協議視為當前兩岸局勢下,能為台灣爭取足夠時間和生存空間,讓台
灣不捲入國際強權的紛爭。而且能面對大陸逐漸增強的促統壓力下,建構一個從今到下一代,
有充足的時間,在安定和平保障的環境下,解決兩岸問題的架構。本席重申,推動兩岸和平協
議,必須以蒼生為念,以國為念,不應也不能將之成為政治取利的操作議題。絕對值得台灣朝
野,認真思考。
相互包容、同理心、相互接納
本席藉此呼籲代表統獨主張的政治領袖、社會菁英,除宣揚自己主張之外,更應負起責任推
動「相互包容、同理心、相互接納」的健康心態。統獨的利弊得失才有討論的空間,和平協議
的簽署才有水到渠成的機會。
有權者,不能辜負台灣民間的正能量
台灣民間數十年來累積的實力、資源,是支撐台灣唯一的正能量,但由於對立與惡鬥,在不
斷惡化的政治環境中逐漸流失。包含本席在內,所有從政者,必須體會唯有停止鬥爭走向和解
,台灣才能開始正能量的良性循環。
台灣社會和解,才能團結,才有出路。兩岸也必須能和解,台灣才有機會,以智慧再向歷史

取得時間。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能否成功,是我們能否再向歷史取得時間的一個重要契機。一
切源於「和」才有「合」,才有真真正正的和平。
不管是家庭也好,社會也好,國家也好,我們總是強調,「一團和氣」、「和氣致祥」,這
以和為貴,可以說是顛撲不破的道理。金平願秉持公道執事的初衷,與大家一起推動中華民國
以「尚和」的精神向前邁進。本席也期望執政者能以「和」治國,以安天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