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as Yotaka 委員: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科技部有一個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過去這幾年你們補助的學校,包括北醫、政治大學、暨南大學、成功大學及東華大學。如果看
內容或題目的話,為什麼本席會注意到這個計畫呢?首先,這個計畫花了納稅人很多錢。第二
,花了很多錢的計畫是在研究看起來與原住民有相關,例如政大是研究烏來,暨南是研究水沙
連的春天,其實水沙連是邵族語,應該與埔里及日月潭等區有關。再來看我來自花東的東華大
學,他們研究的是東台灣社會賦權與參與式治理。從 102 年到 108 年,政大一次就拿了兩千多
萬元,成大是四千多萬元,東華也拿了三千多萬元。本席請問部長,當時補助這些學校的標準
是什麼?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我請人文司來說明。
主席:請科技部人文司鄭司長說明。
鄭司長毓瑜:主席、各位委員。關於此一人社實踐計畫,前面是執行兩期,從 102 年到 105 年及
105 年到 108 年,目前正在預計第三期,前面兩期的計畫是希望大學發揮社會責任與在地合作。
剛才您提到東華大學的部分,其實踐的場域是三個原住民的部落。
Kolas Yotaka 委員:請問部長,這些計畫執行的成效如何,還有結案報告有沒有按時交呢?
陳部長良基:這個計畫的特色就是地方創生,大學在當地能夠儘量將資源給予協助,並讓其特色可
以發展出來。針對「實踐」的意思,這不是在學校的實驗室去做,而是要到地方去。針對委員
剛才講到的部分,其實裡面有一特色,就是其團隊中必須有博士後的專業,並隨著這些團隊去
當地做田野紀錄,而紀錄也要與當地的需求結合,如此才能夠生根。剛才提到暨南大學的桃米
村就是一個例子,在做完之後才能真正繼續發展,因此相關經費有某一大塊是與其他部分不一
樣的。
Kolas Yotaka 委員:感謝部長,你也很清楚,剛才你也說得太好了。實際上,這是一個立意非常
良善的研究計畫,精神也非常對。我們舉一個例子來看,東華大學的主題是社會賦權與參與式
治理,我在他們最新一季的報告中,由於他們沒有書面報告,所以我是在你們計畫的網站「新
作坊」中看到他們的季報告,只有一份 PPT,PPT 也不打緊,重點在於只要言之有物才比較重要
。這一個主題是社會賦權與參與式治理,但是在地團體的反饋限制,當他們自己來 review 或摘
要,即如何取得在地部落意見時,剛才司長如數家珍提到這三個部落。可是這三個部落的族人
,比如支亞干表示沒有顯著的反饋限制;磯琦則表示在地團體無法給予社會創新實踐即時的回
饋;中平部落是表示這個場域中的人無法全盤瞭解及熟悉我們推展的工作。我覺得這是非常有
趣的一個現象,我的重點是,部長你知不知道這一些你們花了那麼多錢,在原住民族地區或因
為很愛原住民去做的原住民族的研究,是不是當地的部落如你所說的,他們真的都知情同意研
究者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策略跟技巧,還有即將研究的成果?在過去這幾年誠如你所說的,因
為這一個計畫就是要結合部落,但是我們有聽到某些部落給我們的回應,就是他們覺得自己成
為一個學術界的活教室而已,學術研究者並沒有清楚地告訴他們,他們為什麼要來?學術研究

者只告訴他們,我們有學生可以來幫你們做一點什麼,但是最後的研究結果並沒有被呈現或是
告知,例如最近以這個計畫來說,他們到了一個叫豐濱鄉的高山部落去做家戶研究,高山部落
敞開大門,歡迎教師跟這個老師來做家戶研究,因為部落也很想瞭解我們整個人口分布的一個
現象,結果等了半天家戶研究的結果到現在都還沒有告訴部落,所以部落不清楚;另外一個磯
碕部落,因為學術界說他們要做老人關懷的研究,或老人社區服務系統的一個研究,說要把學
生帶到老人關懷站;最後這個部落決定,因為學生來的時候他們不知道真正研究的動機,而且
除了照顧老人,還要照顧學生,最後他們關閉了大門,他們說不想參與這一個研究的計畫。
我們來看有一個法律叫原住民族基本法,這一個基本法清楚地說,政府或私人在原住民族地
區從事四種行為的時候,要諮商取得原住民族同意,第一個叫土地的開發;第二個叫資源的利
用;第三個叫生態保育;第四個就叫學術研究。我想請問,你花了一億多元,在 102 年到 108
年在原住民族地區做了那麼多的研究,這四大研究計畫有沒有事前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
陳部長良基:我想這個應該是執行團隊的問題,就是照法令規定本來就該做的事情,所以剛剛委員
講的部分,其實我滿驚訝的,因為我看到了幾份報告,但是我沒有看到東華那一份,我會要求
他們要做到這一項。
Kolas Yotaka 委員:你看到這個公文會更驚訝,我曾經問過你,他們要不要做研究?部長,你的
章蓋了,結果你告訴我們說,這不關我科技部的事。而且有些學者說,第二十一條會限制研究
者從事原住民族研究的意願,這是你發給我的公文,我看到的時候也滿訝異的,你們這個叫學
術的大權,這不叫學術的賦權(empowerment),不是的。
陳部長良基:如果這樣就不對了。
Kolas Yotaka 委員:根據法律,學術研究也要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不管你是做綠蠵龜的復育還是做老人的研究。
陳部長良基:本來要協助地方創生,當然是……
Kolas Yotaka 委員:當然,尤其是你的人文創新與社會實驗計畫,你的初衷就是要跟部落互動與結合。
陳部長良基:對啊!
Kolas Yotaka 委員:所以我希望你能不能承諾,針對現行的尤其是計畫的四大研究案,重新要求並檢視……
陳部長良基:沒有問題。
Kolas Yotaka 委員:要求這些學術單位必須要諮商取得原住民族同意,並且如果你有執行上的困
難,也不排除去尋求第二十一條的主管機關原民會的協助。
陳部長良基:是,沒有問題,我跟夷將主委很熟。我是當時就有這樣要求,所以剛剛才會說我很驚
訝,這個部分謝謝委員提問,我們回去會馬上做這個事情。
Kolas Yotaka 委員:其實我要表達的是,這些研究都是好的,我要再說一次,它的立意都是良善
的,我們只希望在執行的過程當中,不要因為這些瑕疵,然後讓這樣的研究有了污點,更何況
它用了那麼多納稅人的錢。
陳部長良基:是,沒有問題。
Kolas Yotaka 委員:謝謝部長!
陳部長良基:謝謝!